俞敏洪在2018首届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上接受专访

俞敏洪在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上谈培养孩子的六点建议

 

如何培养出精神自由,人生自由,思想自由的一代,让中华民族更加充满活力,让徐霞客精神能够更加代代相传,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俞敏洪

 

大家上午好,其实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真正通读过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走的地方我看了一下其实有差不多30%40%我走过,我还比徐霞客走了更多的地方,在世界上大概已经走了四五十个国家了。我根据我自己对徐霞客有限的了解来讲讲我对旅游和精神的影响,题目叫做《环境和精神》。

 

中国对知识分子的赞赏都停留在文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上面,也恰恰因为徐霞客的争议带来了精神的光芒,使他的徐霞客游记变成了可以说是超过了任何一个文人的简单的文字的最重要的,也流传于世的伟大著作。他留下这个文字不是想成变成传世之作。对我来说,人生苦短,人的记忆力很容易消失,我母亲已经老年痴呆,除了周围的人完全不清楚,对于整个世界眼前一片空旷的时候,我母亲攒下的存款单,我十年前就跟她你不用再存钱,因为我们有钱,你尽管用,结果母亲把我给他的零花钱变成了存款单,存好以后说万一以来变得一分钱没有,这个钱还可以用,放在柜子里,结果现在我把这个存款单掏出来给母亲看,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不知道。”所以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记录。

 

所以徐霞客做了一个很牛的事情是什么,不管多累,不管多忙,到旅游的任何一个地点,都会在灯火底下认真的记录今天我走下了什么地方,是一种自然的记录。所以徐霞客他其实只做了四点事情成就了他的一生,这四件事情:

 

第一是爱好,他的爱好两个,读书、旅游,简单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他的爱好,无数的文人墨客喜欢读书也喜欢旅游,但是徐霞客的读书和爱好把整个的大千世界放在了自己的心中,把功名利禄放在了心外,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第二是好奇,我们今天说徐霞客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其实徐霞客根本不这么想,他就是好奇,到了一个地方觉得这个东西怎么不见了,仔细地想,仔细地看,仔细地琢磨,不管他对于石灰岩的研究,还是对长江源头的研究,我不认为他在有意地进行地理考察或者地质考察,他只是好奇,只是认真,刚才我坐在下面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温家宝的地质日记,我翻开以后大为感动,不是温家宝的文字优美,他年轻的时候到后来当总理之前作为地质学家时候的那个笔记,写的是如此的详细,如此的认真,每一个字都不潦草不马虎,所以人家最后当总理一点都不奇怪,认真。徐霞客就是这样的一种认真和好奇,我至少从编的温家宝的书上看到了温家宝对于研究的一种认真和好奇,这是人成功的本质。

 

第三种能力就是探索,只要你好奇就会有探索,像我现在对于古文明特别好奇的,所以我就会探索,暑假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和女儿跑到古希腊,人家到古希腊都是去度假的,我是怎么度假的,我带着我的两个孩子沿着古希腊所有的文化古迹一天开车一千公里,这个文化古迹和另外一个文化古迹常常是500公里的距离,我要同时考察十几个文化古迹,所以一天必须跑三个文化古迹,就是因为好奇,对古文明的好奇带来对这个地方的探索,每一块石头都想去看看,你不看心里就感觉不对,尽管你可能看过所有的图片,但是当我看到考古学上古埃及的一个面罩的时候,觉得不到现场看看的话心里就过不去,就为了一个面具可以开车300多公里专程去看。徐霞客也是这样一个人,听说一个事情以后,他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往那个地方走,非要亲眼看看,好奇加上探索。

 

但是光有这个还不行,这个世界上有好奇心有探索心的人太多,但是探索好奇完了就没有了,这就是第四个,就是记录,温家宝就是记录,徐霞客游记是记录,所以我深刻的,再回到刚才讲到的,我从我妈老年痴呆带来的感悟,我发现老太太已经不悲伤了,她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她原来的时候喜怒哀乐好像都没有了,进入到一个彻底平静的世界,但是我从这件事情就知道了,任何东西的过程只有记录才有意义,所以我每年现在从旅游记录到读书记录,到日常生活记录,包括写日记,我每年大概2030万字,一点不费事,我比徐霞客写字快多了,因为我用电脑写,我每年都会出一本书,这个书中间有三个内容,第一游记,就是我到全世界各地去进行考察所带来的感悟记录,第二读书笔记,这是思想旅游,我把读书变成思想旅游,写三四十本书的读书笔记,日常生活记录和个人感悟这个也要写,你的感悟,你遇到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别人遇到什么的时候怎么考虑的。国庆节我带着家人到不丹,5天下来我就写了19000字的不丹旅游笔记,每篇文字都有几万人阅读,都说写的好我就很开心,我就是徐霞客的精神的启示,俞老师写的旅游笔记是流水帐,但是这个流水帐读的以后欲罢不能,这是徐霞客给我的启示,没有必要描述宏大的理想,描述自己多么的完美,或者描述对一个东西的感悟,就把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记下来,也许他就是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我的感觉。

 

所以对于徐霞客来说,对于功名的冷落和对精神充实的追求,对于自由灵魂的追求成就了他的一生,所以当年明月写到徐霞客的时候,不要忘了徐霞客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最后一篇是写的徐霞客,他说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所谓的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渡过一生。我们在座的人现在在看徐霞客,我们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渡过你的生命吗,好像这一点我是适合的,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就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因为得了肺结核就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珍贵,北大毕业的时候我是有机会进入国家机关去工作的,我可以沿着仕途往上走,但是在北大的熏陶下以及在徐霞客的熏陶下,有了自己对个体的精神追求的彻底的信念,所以我要选择生命状态,一定是尽可能不受任何限制的生命状态,所以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在北大当老师,因为在北大当老师一个礼拜上八个小时的课,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时间,北大是非常自由的地方,后来出来做新东方,既是为金钱所迫,也是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北大整个体系也是充满了不公平,充满了知识分子之间的非常狭隘的竞争的时候,我意识到北大这块地方给我的精神滋养,但是我必须寻找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地方就是到美国读书,因为被认为是一件更加自由的地方,但是美国不让我去,后来误打误撞做了新东方,结果发现做新东方这件事情到今天为止尽管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责任,但是也给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从经济的自由,到人身的自由,到精神的自由,所以这是我还坚持新东方的重要原因。

 

 对于精神的自由对我来说追求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思想方面的,所以我会去读大量的全球的各方面的思想性的书,包括宗教的,有关社会的,有关经济的,有关政治的,哲学的,去寻求世界上哪一种思想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影响,以及哪种思想的执行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自由和最大的幸福,当然答案不同,价值是多维的,但是你看多了就会理解,到了不丹以后发现人民的精神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你要去寻找去评判,在思想的这个领域遨游,一点都不比现实的旅游中间去行走更加的没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更加有意义。现在中国人民讲究旅游,但是不讲究读书,但是讲究到处行走拍照,中国人的旅游从来没有按照徐霞客的精神内核去旅游,往往是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我觉得这什么都得不到。这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要将这种走马观花的旅游到最后变成文化学习的旅游,变成思想学习的旅游,这个就补充了你的精神世界。这样让你的旅游内涵更加丰富,比如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这个地方出过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他们的故居我是一定要看的,像所有人到了江阴都会去看徐霞客故居是一样的概念。第二种对于我来说就是行万里路,除了在中国考察中国的各种文化和旅游的地方以外,那些旅游热闹的地方我从来不去,所以我每年大概走三个国家左右,留下大概十万字的旅游笔记,来记录旅游的心路历程。

 

当今的中国我们已经不再是徐霞客(时代)封闭的中国了,徐霞客走了半个中国,写出了徐霞客游记,现在整个全球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到底能留下多少思想遗产,是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国的开放世界技术的进步,把中国的每一个人和全世界都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我也深刻的意识,我做新东方的时候当时提出了口号,大家肯定觉得很奇怪,20年前我为新东方提了第一句口号:让孩子走向世界,把世界带回中国,第二句新东方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这是我20年前提的,回过来我想想20年前就有了对世界和中国的宏观看法,这个看法我一直在致力于实施,我一直引以为骄傲的是新东方25中年送出去将近300万留学生,这300万留学生毫无疑问把世界带回中国,也非常骄傲,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新东方就开启了全球游学项目,让小学生、初中生有机会到世界上优秀的文明之地看看,到现在为止这个游学项目已经接近30万学生参加了。

 

我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世界,世界的出路也在于包容中国,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个视野上徐霞客的精神应该放在全球的平台上来衡量,而不是放在我们某一个城市,某一个点去争抢徐霞客的纪念馆到底放在哪个城市衡量。对于未来的世界来说,我们要做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孩子的精神事业的培养,包括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包括我们的张主席(张怀西)是我的老领导,依然也涉及到了,不管是什么年龄,自己只要活着,你的精神世界的安放问题就是问题,但是培养后一代更加的重要,因为后一代涉及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民族精神走向,到底走到什么地方,我认为今天的中国的教育是无比功利化的教育,比如北大的很多学生已经变成了精致的利益主义者,这对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今天早上看访问不丹的文章,题目是在不丹我遇到了一群学生,讲了我跟这帮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身上得到的感悟,这帮学生为什么那么快乐,为什么那么天真,为什么那么热爱学习,跟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一样,我做了很好的分析,我们每个家长都充满了焦虑,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焦虑,孩子的抑郁症和精神问题越来越多,每个老师包括政府都充满焦虑,但是束手无策,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如何从精神世界方面来对孩子进行培养。

 

我觉得中国的未来教育在精神世界上的培养要注重与如下六点:

第一、语文应该首先学唐诗宋词

真的!唐诗宋词给了中国人民一个完美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是世界文学,当然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学最瑰宝的顶上的明珠,读《论语》和《老子》《庄子》对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唐诗宋词这样的东西,当然我觉得也可以包括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但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一半是功名利禄的文章,把唐诗宋词读好了孩子的精神空间、审美空间就全有了,有精神空间和审美空间的孩子对生命一定是乐观的,所以这是第一个我认为构建孩子精神世界中国文化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让孩子进行旅游考察

一定要让孩子进行名山大川文化古迹这样的旅游二一定要让孩子进行名山大川文化古迹这样的旅游,包括异国他乡旅游,现在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出去研学,现在的研学变成什么呢,到郊区某个农场,或者某个郊区的营地待半天就算研学了,研学是让孩子走遍天下的,中国老百姓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让孩子走遍天下,但没有这么干,现在中国的学校孩子出去郊游,去春游和秋游一下都提心吊胆,怕孩子受伤,中国孩子变天被关在教室里面天天学习,没有精神世界。

 

第三、让孩子有写作记录的习惯

不仅仅是写日记,写他们的感悟,写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这个非常好,一写就写八股文,写高考的作文,孩子自然没有兴趣,让他每天把精神世界记录下来,习惯了孩子就会有兴趣,因为不是一种考试压力,孩子有兴趣,就是为了记录。让孩子轻松,这件事情中国人没有做到,什么东西都是依据功利。

 

第四、了解中西方精华思想

有比较才有坚守,我们会把某个人坚守一种东西,我们看到这个庙里面有天天在那里拜的信徒,你会觉得他愚昧,对他的信仰没有理解,他的信仰背后甚至是恐惧,也可能是自私,如果他理解了他对信仰的坚持就是真的,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所以我在不丹的时候觉得他们对佛教的信仰比中国人更高一些,境界不一样,所以如何把中西方精华思想梳理和理解让我们孩子们能够懂得,这件事情特别重要,我进了北大接触另外一种思想,等到我了解世界上最精华思想的时候已经过了30岁了,太晚了。

 

第五、要有科学精神

科学是现代世界往前推动不可少的力量,也是最正确的力量,但是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是中性的,为什么要对于孩子的唐诗宋词、名山大川、写作记录、中西方的精华思想放在最前面,因为只有前面这些东西正确的情况下科学思想可能往正确的方向走。

 

第六、行为准则的培养

上面这些东西都完善的情况下,行为准则培养就一句话可以说完,越自律越自由,中国人是没有边界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地盘大,别人的地盘小,总是希望自己有特权,别人都要听话,总是希望自己能闯红灯,别人都不要闯,自己拿东西不需要钱,别人拿东西付双倍的钱,到国外旅游的时候可以随便闯红灯,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吃,最后整个中国的旅游者的形象在国外就下来了,很多地方都有用汉语写的标志,要不就是严禁,要不就是请勿等等,中国人的旅游形象变得非常糟糕,因为不自律,不尊重别人的文化和喜好,所以中国孩子的行为也是越自律越自由。

 

所以当我们讲徐霞客的时候是一种精神自由,一种人生自由,这种精神自由和人生自由,我们怎么样弘扬,第二如何培养出精神自由,人生自由,思想自由的一代,让中华民族更加充满活力,让徐霞客精神能够更加代代相传,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

(稿件未经本人审阅,有所删选)

 
首页    徐霞客大会    俞敏洪在2018首届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上接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