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云在2018首届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上接受专访
-
- 吴丽云
吴丽云:旅游投资的逻辑和情怀
徐霞客是旅游业的大IP,在几百年前他就用自己的脚步走遍了中国最优质的旅游资源,在如今这样一个时期把徐霞客这样一个大IP提出来,并且以游线的形式把它串联,以城市联盟的形式帮他去把过去的资源整合,我个人觉得在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形式。——吴丽云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把徐霞客这个大IP变成一个新的业态游线产品,可能未来还会成为一个大的产业,这一切都离不开投资,也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支持,所以接下来我要分享的这个主题就是旅游投资的逻辑与情怀。
主要的内容可能会讲三个方面,第一个先简单的说一下当前中国旅游投资的基本情况,到2017年的时候我们旅游投资总额是1.5万亿,这个是2012年的3.7倍,其实这个但凡在旅游圈都知道,旅游投资是各路资本进入的领域,虽然说这两年算是有所下滑,但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固定资产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率。
我个人是把在线的旅游投资和实体的旅游投资做了简单的梳理,在线旅游投资的情况来看,其实我们大致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线的投资已经走向成熟,从它的投资业态来看,也从初期着眼于大的方面综合性的业态,转向向细分市场进行投资,现在可能在17、18有了一个新的现象,市场越分越细之外,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会有企业慢慢把触角转向生活,像刚才讲体育的专家也有提到,在旅游圈也有这么一个趋势,无论是携程、同城,还有其他的企业,他们现在都涉足于一些生活类的项目,包括美团和飞猪从生活里出来做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开始向生活进军。
第二个从实体类的来看,实体类的投资最集中的领域无非就是景区,这个占到了半壁以上的江山,其次是酒店,到今年我自己做了一个梳理,前面的数据是来自于旅游投资报告,这个梳理就会发现有新的趋势,第一个仍然是着眼于泛景区类的投资,无论是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还是度假区,这些都是泛景区类的投资,仍然占到半壁江山,酒店、非标依然还有很高的比重,另外还有旅行社,因为我们在线类的企业慢慢向线下收旅行社,导致旅行社也成为18年前8个月,成为他投资的点之一。
这是一个,然后就是我们会关注到实体类的投资,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趋向于一些综合的休闲度假的投资,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一些可能不是那么综合的,对于一些专业性的投资可能更多的会偏向于体验性的,参与性的,比如说满足我们新的市场主体,80后90后他们消费需求的一些投资,这是实体类投资最大的特点。
有一些企业已经垮掉,包括实体类的,只是我们没有关注。我收集了几十家已经消亡的在线旅游企业的信息,有很多成立的时候还知道,他们消亡的时间根本没法了解。梳理出来的有明确的消亡记录的企业有27家。他们成立的高峰在13、14,消亡的高峰在16、17,他们运营时间最长的是6年,这个6年的这家企业是被途家收购了,有的运营半年就死掉了,我们看到旅游投资很热的时候,也要看到大批的拍死在沙滩上的企业。
旅游投资很热,之所以造成这么热,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个产业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才会吸引各个产业,包括资本的进入。这个进入旅游投资的产业应该说涉及到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产业,无论是地产,农业的,工业的,然后保险的等等。
我自己梳理了一下作为主流的投资可能有四种投资逻辑,第一种是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我个人简化了一下叫做圈钱的逻辑,第一个就是我可能通过资本投资并购的方式,然后我来进来,但是我进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个赚钱可能我们并没有想做成百年基业的想法,而是圈钱,另外一个就是通过讲故事来提升我们产品的价值,或者我的企业价值,最后卖出去或者上市,这个会造成旅游投资圈的浮躁之风,我们看一下摩拜单车,不到两年的时间被收的27亿美元,因为我是研究旅游集团的,我也知道大的旅游集团一年收入也不过600多亿而已,两年的企业收购的时候已经是一百多亿,这是快速成就的一个情况。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大量资本的引入,也使得这个圈子开始变得浮躁,比如大额的投资开始出现,其实有时候我们也要会反思真的需要这么多投资吗?但是这个已经是变成了一个水涨船高,这里面有泡沫,比如16年我们全国旅游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是有2600多个,所以这是很庞大的数字,这个泡沫会吹的越来越大,有时候会单纯的追求额度的大小忽略了能够做的东西,所以就失去了我们真正的去扎根以旅游产业做服务于消费者需求的这么一个产品的耐心。
第二个逻辑是土地逻辑,我个人将它也简化为圈地的逻辑,刚才王老师也有提到,更多的是打着旅游的旗号去做土地,当然这里面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真的是做旅游,但是我可能主要的盈利点不是旅游,而是靠土地的增值或者房地产的收益,这是一类,相对好一点。还有一类实际上明摆着就是拿地的,最后拿到地根本也没有做,因为这个不仅仅是一些小的企业,包括一些大的企业也有类似的,拿到地以后可能往那里一摆放在那里三年一动不动的也很多。我们再看看其实在国内做的最好的长隆、迪斯尼这样的优质旅游项目占地面积也不过一万亩。大量占地几万亩的项目,他们的土地干嘛去了,我们想想背后的逻辑。前天刚刚西安的别墅被拆,这里面很明确的报道里开发商就是打着旅游的旗号建别墅,这样圈地的逻辑真的是大额投资把市场弄坏了。
第三个逻辑是流量逻辑,我说是圈人的逻辑,在线的企业圈人非常重要,就是要获得大量的流量,在线无论是携程、去哪儿,无一不是经历了圈人,最后取得这个行业的一席之地。但是在里面在线大家常说的不做第一就做第二,如果做第三不是被收购就是死,第三之后全部被拍在沙滩上,少数被收购,这里面最明显大家感受比较多的一个是打车软件,一个就是共享单车,基本上两年的时间就快速风靡全国,但是两年之后基本上全部死掉,只留下老大和老二,就是这么一个规律,这里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像摩拜和小黄,但是现在还有,出门的时候已经不是去年我们可能到处都能骑到车,走很远没有车,这也是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四个逻辑是发展的逻辑,这个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他们做的是围绕自己的主业或者为了未来的发展做的投资,或者是收购这样的业务,一类等于是我们的专业做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说他通过投资并购提升在已有市场的份额,增强他的竞争力,比如说锦江国际,我梳理了一下主要的投资,主要是围绕酒店做自己的酒店主业,所以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另外通过投资并购让横向、纵向做延伸,就是要资源端、客源端,还有渠道端,包括营销端进行全面的拓展,从而增强他在整个大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实我们前面做了这四种逻辑,我们会发现这四种逻辑无论是圈钱圈地圈人,可能对市场都不是良性的回报,对于旅游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扎实做产品做服务做项目的有情怀的企业家,我想大约有几个,第一个我们的情怀不是说不要商业,而是说既要有商业同时也应该有把这个产品做成精品的决心和信心,是着眼于国民大众旅游需求的这么一种情怀;第二个我想应该是以工匠的精神精耕细作做精品做良品的精神;第三个应该是要关注我们市场的需求进行持续不断创新;最后一个就是企业家应该是有做成百年企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不会想短期利益,而是扎扎实实的把旅游投资和我们的旅游供给做好,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由吴丽云在2018首届中国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中的演讲整理而成)
